查看原文
其他

红色记忆(音频)| 黄菲菲:长征出发地——于都(江西于都罗坳镇客家话)

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2-12-22

由于微信公众号推出新功能,“语言资源快讯“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,而是公众号管理者,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,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!

八十多年前,红军两万五千里的漫漫征程,串联起了中国激越的河流、巍峨的高山以及广袤的草原,踏出了一条中国走向崛起的磅礴之路。红军战士用鲜血凝聚成的长征精神,是中华儿女心中永不熄灭的灯塔,照亮着中国的前行之路!今天,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长征出发地——于都,去感受战士们的热血,百姓们的热心,感悟军民鱼水情。





夜渡于都河



涛涛于都河,一头连着历史,一头连着现在。1934年10月18日,中共中央、中革军委率领中央红军主力,南渡于都河,踏上长征路。当年于都河畔,寒气袭人却人山人海,为保证红军顺利渡河,沿河所有的民船全部停运,共调集了800多余条大小船只,有的用作架设浮桥,有的用作摆渡。乡亲们把门板、床板甚至寿板都拿了出来。为了避免国民党的飞机轰炸,不暴露红军的战略意图,架设浮桥都是在夜间进行。一到傍晚,群众有的打火把,有的送茶送饭。待浮桥架好,老乡们一面跟着红军走,一面将鸡蛋、糯米团等往战士口袋里塞,久久不愿离去。

对于于都人民的无私支援,周总理深切地写下来“于都人民真好,苏区人民真亲”的题词。据团长杨得志同志回忆:“寒气很重了,我们回首眺望对岸打着灯笼、火把为红军送行的群众,心里不禁有股暖融融的感觉。解放后担任过中宣部部长的陆定一同志曾写道:“十月里来秋风凉,中央红军远征忙。星夜渡过于都河,古陂新田打胜仗”。由此可知,当年夜渡于都河的经历在战士们心中留下来不可磨灭的印象。





重走长征路


2020年5月20日,习近平总书记前往于都县向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碑献花篮。他动情地说,我们要饮水思源,不要忘了革命先烈,不要忘了党的初心和使命,不要忘了我们的革命理想、革命宗旨,不要忘了我们中央苏区、革命老区的父老乡亲。红色基因,血脉相传。习主席对革命老区的一往情深,对老一辈革命家的尊重敬重,是掷地有声的引领,是润物无声的感召。





于都县充分发挥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爱国主义基地的作用,以一首《红军渡长征源》、一堂“微堂课”、一个“长征源合唱团”、一支“长征源宣讲团”、一群“小红星讲解员”的独特模式,促进红色基因薪火相传。











于都红色景点



长征第一渡
毛泽东故居
长征出发地纪念园
长征渡口

一部红军长征史,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。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,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。


   (方言点:江西于都区)




音频文字|黄菲菲

本期编辑|黄菲菲

本期审读|邱煌明

责任编辑|甘于恩

投稿邮箱:jnufyzx@163.com


文章版权归【语言资源快讯】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
往期推荐

方言与景点(音频)| 马文洪:百脉寒泉珍珠滚(济南章丘绣惠话)

方言与景点 (音频)|李城铭:李济深故居 (梧州市龙圩区大坡话)

方言与景点(音频)| 张静文:固始西九华山(固始郭陆滩话)









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,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,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。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的习惯,提倡每天打赏一元钱,积少成多,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,谢谢各位!
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